1949年,中国发生了一场让世界震撼的大变局。国民党苦心经营多年,结果仓皇“渡江南飞”,只剩下台湾一隅苟且;中国共产党却意气风发,领导全国百姓推翻三座大山。当时,蒋介石拥兵百万、金银珠宝装船南下,结果一败涂地。是什么造成了这样天差地别的结局?是运气,还是能力?是制度,还是格局?如果蒋介石早点放下“小算盘”,中国会不会避免那么多苦难?今天,咱们就穿越近百年历史长河,看看蒋介石这“老蒋同志”,到底是走错了哪一步棋。
故事要从蒋介石的“奋斗史”说起。21岁时,他雄心勃勃地加入国民党,以为很快就能进步飞黄腾达,却没想到职位升迁比买火车票还难。他为了谋生跑到上海,做点小生意,聪明、精明,却总喜欢走捷径,搞点小买卖、碰点小门道,弄得同僚不满,被排挤出局。可老蒋偏是不服输,硬是在军阀混战的泥沼里,凭一手指挥打天下、拉关系站队伍,把一个个实力派——张作霖、唐继尧、孙传芳、吴佩孚,都打得溃不成军。只剩个阎锡山,像棵“大白菜”一样没被拔掉。
普通百姓怎么看?有人说,“老蒋厉害啊,会打仗,会赚钱,还会搞政治”;有人却嘀咕,“精明有余,大气不足,专盯自己那点小利”。而对共产党以及知识分子的观察,就更有味道了——“这人不是做大事的人,只会玩权术。”国民党内派系林立,蒋介石努力耍手段,挖空心思收买人心,一面许诺高官厚禄,一面背地搞暗杀。咱平头百姓其实最怕的就是这样的领导,明面一套背后一套。可惜,这种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的拉锯,让中国错过了多少发展良机!
抗战结束后,一场表面上的太平似乎降临。日本投降了,国共都成了胜利者。蒋介石坐拥430万大军,其中嫡系超过一半,军功章贴满了鉴政厅的墙壁,外人只看到国民党的威风八面,却忽略了幕后的暗流汹涌——他不让八路军和新四军参加日本受降,封锁消息,还怕共产党“分羹”。对于党内不同声音,他铁腕镇压,对手只要敢和他不同调,转身就被冷落、边缘化。表面上,蒋介石摆出“团结大家庭”的架势,私下却千方百计拆台掣肘。更讽刺的是,国内政局刚表面平稳,内部就已开始酝酿新一轮权力斗争。
这时的反对声也不绝于耳。有人质疑:“辛辛苦苦打了场八年长仗,不是让中华民族统一团结,共同发展吗?怎么一转身又剑拔弩张?”也有人哭诉:“国民党折腾的是百姓,战争打到最后毁的是中华的根基。”这种貌合神离的假团结下,更多的是老百姓的无奈和挣扎。国民党看似实力雄厚,实则已被内部权斗和官僚腐败侵蚀得千疮百孔。
纸里包不住火。谁都没想到,抗战刚打完,蒋介石和毛泽东竟然迎来了一场世纪大谈判。这也被戏称为“重庆鸿门宴”。蒋介石本以为毛冈山不会应邀赴宴,“不来刚好,罪名落你头上,开战打你没负担”。没想到,毛主席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,冒死奔赴重庆,现场与蒋介石近距离博弈。看似“礼仪周全”的谈判,其实别有玄机。
期间有些细节,简直让人看穿蒋介石的小心思。他安排副部长职位给共产党,甚至“厚赐”毛泽东一个新疆省主席的空头衔,一副“你想要啥我都赏,但权力都攥我手里”的姿态。面对共产党要求保留部队,蒋介石寸步不让:“你人多了,我怎么当家?”结果只肯给共产党很少的编制,变着法地削弱对手。巅峰时刻,蒋介石连问毛主席的警卫是不是江西老表,其实是用自己的任人唯亲逻辑猜忌他人。可人家毛主席的警卫,却压根不是亲戚,只是一名普通士兵。这一出,彻底打破他的小算盘。
双方政见根本不相容。蒋介石寸步不让,共产党据理力争。谈判桌上,气氛紧张到了极点:一边是“咬牙切齿必须消灭对手”,一边是“开门见山为民族大义”。尘埃落定,场面归于平静,实则危机四伏,山雨欲来风满楼。
谈判结束后,表面看似风平浪静,实则山雨再起。蒋介石走回南京大本营,争权夺利、暗斗不断,国共表面上还算克制,却已为即将爆发的大决战埋下引线。此时,意外的国际因素又涌来:美国对国民党加大军援,苏联则暗中支持共产党,外部环境愈发复杂。台湾也开始成为战略要地,国内各地老百姓“战后急需和平”的期待,却在阴差阳错中被无情击碎。
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,国内外危机齐聚一堂。国民党官僚腐败成风,政令无法下达;通货膨胀,民生艰难,工人失业、农民抗税,连国民党士兵都喊苦。之前亲共的少数集团与顽固派都各打算盘,内部利益矛盾进一步激化,谈何团结?而外有美国“父子兵”、苏联“邻里情”,让蒋介石如履薄冰。
蒋介石想东山再起,奈何天不作美,人不和气。真正的危机,不是在筹划怎样打赢对手,而是整个体制已不堪重负。“一屋不扫,何以扫天下”,这些内外矛盾,国民党任什么神仙也无力回天。
到底老蒋是有本事,还是有本事折腾?有些人赞他手段高明,“要不是老蒋,这国民党还能顶多久?”可细细一想,这种小圈子思维,处处设防,到头来守着一座孤岛自娱自乐。蒋介石给毛主席安排个助理省长的职务,估计自己都觉得很有面子。要真按照他那点格局,中国估计还是“民不聊生,内战不断”,荣华全留在了极少数人的口袋里。真难为蒋先生这颗七窍玲珑心,时时刻刻想着保自己这摊儿,是不是也得了“权力洁癖症”?
再看看中共方面,放下身段拉拢人才,面向全国老百姓,拥抱世界潮流。打胜了也没做绝,连蒋介石的老家都保护修缮。说到底,政治格局就是做大蛋糕,不是切蛋糕抢地盘。假如老蒋能豁得出去,哪怕半步大格局于天下,说不定今天的中国,早几十年就能安生过上小康日子。
有些人见不得别人好,专爱在背后插刀子,还以为自己永远能操控一切。讽刺的是,到头来最怕的竟是自己,最不信任的全是亲人。怪不得后来落得孤家寡人,“割据一岛”苦熬到头。老蒋啊,您的大智慧,看来真是“独此一份”了!
看到这儿,有没有人觉得奇怪?蒋介石明明手里有兵有钱,怎么最后会输得这么惨?难道“会耍手段比得过赢民心”?有人觉得,政治全靠“小圈子操作”,真本事不如“会玩关系”;也有人说,干大事得拿出大气魄,格局太小了总归成不了大事。你觉得,究竟是“细腻权谋”能保江山,还是“包容开放”才能赢天下?是不是到了关键时刻,“小聪明反误了大事情”?欢迎大家留言,说说你们心中的答案!
正规杠杆炒股公司,投股票用什么软件,可靠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